骨架屏就相当于占位图 ,在真实内容还未加载完之前,用于展示在页面上,加载完之后,用真实内容代替它,这样有利于用户体验,避免看到一块空白页面。
原理
vue中骨架屏利用的事 vue的 slot ,该指令会在其父元素内无内容时展示,避免其父元素中无东西可展示,这功能正和我们的需求符合。
简单应用
利用上面说道的 slot 我们可以简单的实现一个骨架屏。
- 首先创建一个 骨架的vue组件
例如 :
1 | // ------- artContentSkt.vue ----- |
在这个骨架vue中,只需要简单的静态页面,不需要事件。
- 然后在需要的地方引入并使用:
1 |
|
这里还需要一个插件 vue-lazy-component 用于懒加载组件的
- 这时候打开页面,就能看到先看到的事 骨架vue的内容,然后一会儿过后,才是真实内容。
高大上的实现
接下来还有一种便于维护的方法。
首先,我们需要知道页面的渲染时发生了什么事,在所有东西渲染之前,页面是模板文件 index.html 上的内容,然后当js执行完了,div#app中的内容会被全部替换。
那在这里我们就可以通过修改模板文件来实现骨架屏了。
当然你可以直接手动写死一些骨架内容到div#app中。但是更推荐自动化且扩展性强的方法。既然我们用的是vue,那为什么不把骨架写成一个vue组件呢。
创建skeleton组件
skeleton的内容还是用上面的例子吧。
入口文件
1 | // ----- skeleton.entry.js ----- |
vue-server-renderer 服务端渲染
现在有了 vue 组件 ,接下来就是 将skeleton 转成 html 并插入到 index.html 需要用到一个 webpack 插件 : vue-server-renderer ,一个服务端渲染的插件
新建一个 webpack.skeleton.conf.js
1 | const path = require('path') |
接下来, 命令 webpack --config ./webpack.skeleton.conf.js
可以将 skeleton.vue 转成一个 skeleton.json 了,给vue-server-renderer使用
插入代码
有了skeleton.json 就可以插入index.html了 。
根更目录 新建 skeleton.js
1 | const fs = require('fs') |
注意: 在模板文件index.html 中的div#app内部加上 注释,vue-server-renderer就会把骨架内容插入到这里。
接下来 运行 node skeleton.js
就可以看到骨架插入index.html成功!
总结
最后,对上面的命令进行整合 , 可以再 package.json 中将 webpack --config ./webpack.skeleton.conf.js
和 node skeleton.js
只需要执行 npm run skl 即可快速生成 骨架。
这种自动化可扩展的方法虽然前期有点费事,但是很利于项目的维护,至少它还能装逼嘛!